警惕假努力

在高压环境下,大部分人都会很努力,有些人甚至很焦虑,可以说焦虑是很正常的反应。但努力和焦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种说法是:焦虑驱动人努力,人体演化出焦虑情绪,通过焦虑情绪驱动个体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解决了问题,自然就消除了焦虑

但是焦虑真的是良性的吗,努力真的达到目的了吗?真正的努力应该是达成了特定目标的努力。先设定恰当的目标,然后努力取实现目标,只有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者显著接近预期目标的努力才是靠谱的努力。

也有人是为了努力而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没有准确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缺乏主观能动性,仅仅是为了努力而努力。表面上看时很努力,很辛苦,整个人都很忙碌,焦虑得到了一定缓解,但距离最终实现目标却没有显著的进步,甚至可能出现退步。

有人为了保持努力的状态而努力,这种努力的内核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感而努力,并没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且缺少可以具体落实的目标

数千万年的演化,使得人具有了不同于动物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情绪的作用是引起一定的自然反馈,形成一定的机制。焦虑情绪的作用是驱动个体去做某些事情,解决某些问题,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达到最终的目标。

但情绪的强度并不固定,有人享受这种压力,有人无所适从。当焦虑情绪太强的时候,个体会感到非常难受,高压可能出成果,更可能导致个体失败。过于强烈的焦虑就可能导致个体偏离真实的目标,转而去“为了缓解焦虑而努力”,不再是“去努力完成目标来缓解焦虑”,因为完成目标的难度较大,个体可能潜意识怀疑是否能够通过努力完成目标的,如果认定无法完成目标,那么自然会转为为缓解焦虑而努力,而忽略了真实的完成目标消除焦虑。

这种努力不再具体主观能动性,缺少针对性的目标,个体只注意努力的动作,而忽略目标。哪怕是瞎努力,毫无效率的胡乱用功消磨时间,也可以使个体感觉良好,因为大脑认为自己在努力,所以焦虑情绪自然被压制。

很多学生晚上要强行学习到凌晨1点,这么做真的有学习到更多知识吗?缺乏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还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吗?如果白天没有做到有效学习,那么晚上熬夜到再晚也不可能把晚上的四个小时变成白天的八个小时。

很多程序员也要加班熬夜到很晚,这里面就很有趣,是不是每一天都需要熬夜到很晚呢?其实程序员的工作更多是创造性劳动,花在写代码上的时间并不多,长时间坐在工位上,对着编程窗口,并不一定能够把代码写好。相反,如果明确目标,恰当的分解需要编写的软件逻辑,完全可能在白天工作时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无论学生也好,程序员也好,所做的工作都是创造性的,是之前学习或工作中没有接触或接触很少的,不够熟练的内容。这种完全陌生或部分陌生的内容,本身对于大脑就是很有挑战的,需要高强度的主动用脑工作,相应的容易引发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缓解焦虑情绪,去努力学习或努力加班,那么不但不能有效的改善当前的困境,反而会被焦虑情绪挟持,陷入下降螺旋。越是焦虑,越是努力学习/努力加班,效应的消耗的时间越多,实际可以有效利用的时间就越少,,时间越少,人就越焦虑。

这种焦虑完全超出了正常的范畴,应当改变困境,或者借助于外力,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万万不可为了缓解焦虑,把时间用在了假努力缓解焦虑的事情上。应当认识到努力可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也可能不能达到目标,要做的是随时看路,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式方法,修正目标,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并最终达到目标。

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盲目的焦虑;
不能因为焦虑就做低效努力或瞎忙;
不能妄想通过消耗时间,就能够简单的解决问题,消除焦虑。

很多人缺乏主动思考,对于问题的认知不足,以往某些情况遇到困难,通过努力而意外克服困难,但并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以为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不成功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成功就过度焦虑,盲目加大努力程度/时间消耗量。

路径依赖会让很多人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遇到问题既要努力工作,尝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也要多多思考,从底层逻辑去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点,抓住关键,把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高效率的有效努力,打破困难恶性循环。

另外,无效努力还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时机把握,无效努力也可以缓解焦虑,进而使得个体忽视了对于环境的观察,往往在假努力或无效努力很长一段时间后,外界因素的重大影响才会作用到个体,进而使得个体发现问题变得更糟了。这种长时间的努力,仅仅是缓解了焦虑情绪,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假努力。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假努力缓解焦虑情绪后)对于环境的观察频率降低,个体还可能错误的把努力一段时间后,没有成果归结于努力的强度不够,进而继续加码,更加努力,以缓解焦虑情绪,最终导致事件向失败的方法发展。

有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会产生快感,自我感觉良好。“我在努力学习了,其他人肯定比不过我,等我这阶段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完成后,一定会让大家大吃一惊的,哈哈哈。”这种情况下,大脑开始自己欺骗自己,不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进行问题分析判断,仅仅根据主观臆断,认为自己很努力,一定可以取得好的结果,进而不但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还会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自我欺骗,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其实很好分辨。某人平时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工作,突然一段时间开始发奋图强,大量刷题/看书/加班工作,表面上看是非常努力的样子,实际过一段时间发现并没有什么成果。这种往往是大脑在自我欺骗,通过制造一种我很认真很勤奋的感觉,然后就自我感觉良好了。

最极端的学生甚至可能在发猛劲学习的时候出现情绪崩溃,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学不明白的知识点就大哭一场。其实,这也是假努力,只是逻辑更为隐秘,大脑通过表现情绪崩溃,大哭一场,暗示“我已经很努力很刻苦了,努力到绝望大哭,看在这么辛苦的份上,那种无法达到目标的焦虑情绪消散吧,不成功不是我的错,我已经尽力了。”

这种表现可能是做给老师、家长看的,因为关于学习的事情,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在努力,还要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通过这种情绪崩溃的表现,也可以让老师或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不努力,不能再给他更多压力或更多焦虑了。老师和家长甚至可能会主动关心孩子,提供正面的情绪价值,不再像以往一样给予大量的负反馈

“焦虑–努力–焦虑”循环是真正阻碍学习或工作进步的隐形关隘,很多人无法突破这个隐形关隘,无法用正常思维能力进行学习或工作,错过大量人生发展的机遇。

人要做的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找到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分析问题,总结归纳正确的解决方案,达到好的结果。只要避免了“焦虑–假努力”的障碍,总是可以总结归纳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有用的,实现真正的、正确的真努力。

所以,一定要经常思考监测:

“我现在的努力是真努力吗?”
“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吗?”
“是不是在为了缓解焦虑而努力?”

只要不是假努力,努力的方向就不会错,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特定的具体的目标)。当目标很具体,很清楚的时候,就不容易陷入“焦虑–假努力”的恶性循环,就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真正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达成宏大的困难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