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原理,粉红色泡泡

“粉红色泡泡”在日常生活的表现有模糊反馈、错误归因、自我合理化。
“模糊反馈”又分为高反馈行为和低反馈行为。

  • 比如赛跑、拳击、考试、下棋等等属于高反馈行为。
  • 如人缘、辩论、审美、幽默感等等属于低反馈行为。

“韦纳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错误归因分为‘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

人们通常遇到坏事,对于外人,通常会向内归因。对于自己,通常会向外归因。而遇到好事,对于外人,通常会向外归因。对于自己,通常会向内归因。
总结:模糊反馈+错误归因=强大的自我合理化

对外归因是在找平衡而对内归因是找自信。
这就是粉红色泡泡对自我的保护,也更明白了平常生活中遇到跟人沟通时总能看见他人在找理由,之前会有很多评判,现在更清晰的明白这点,也更好的理解对方了。也更好的去沟通了。

而当我们的粉红色泡泡不产生了,我们更要注意,也就是他开始对自己的所做开始怀疑,不认可自己,否定自己。
最后一个是自我说服,没有人喜欢被改变,不是找个说服他的理由而是找个让他说服自己的理由。

粉红泡泡2

人的心理机制里有一个自我认知的优越感,也就是自认为我们在各方面优于平均水平。在今天主要认知了我们头脑中的粉红色的泡泡与自我说服原理。

在我们的头脑中装满了粉红色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遇到事情后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我们强大的自我合理化内心。它有两大特点:模糊反馈(高反馈和低反馈)和错误归因(内归因和外归因),他们的综合反应就是我们粉红色的泡泡。

关于反馈也就是遇到事情时的回应:
在有些事情结果清晰无可质疑的时候,譬如我的成绩是学校年级第一名,这就是高反馈行为;当有些事情很难具体化,模糊说不清,如他很幽默,这就是低反馈行为。
通常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收着相互间的反馈,是不对称的,是有反差的,这种情况也就是低反馈行为的原因吧!
美国心理学的韦纳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一种动机理论。
人们的大脑往往在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内部归因;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会外部归因,如果坏事情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外归因,而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会内归因。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去指责批评别人的原因吧!
人们所谓的理性都在为你的粉红泡泡服务的,见到别人好对外归因,这时是在找平衡;见到自己好时就对内归因,对内归因是找自信。
若我们的粉红泡泡机坏了,也就是不能正常反馈和归因,我们就会很恐惧,遇到不好事情却会内归因自我否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尤其在孩子这里,我们的父母在不明白心理机制原理时,往往还会在这时候指责批评孩子,让孩子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这样就会出现抑郁!我们不想要这样子的呈现!

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往往就会想要去改变孩子。而当有了说服就有了胜败之分,有了被说服就有了被打败的感觉,当你的理由越充分,孩子的心里就越会抗拒,这时我们做的事情往往是伤害而不是爱和帮助。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接纳允许孩子,而不是急于做一个改变者。
要改变先来改变自己;不是找个说服他人的理由,而是找个让她说服自己的理由,让孩子想到我不是被你说服了,而是我自己想通了,这就是我们人脑自我说服的认知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