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Wionna)

  • “无论你是否愿意,这个世界从来都比你想象的要残酷,但也比你想象的要温柔。”
    “这是最残酷的时代,只要稍稍懈怠一点,就会前功尽弃。这是最温柔的时代,只要稍稍坚持一下,就会脱颖而出。”

孙宇晨是一位九零后的创业者,高考时考到三本大学,后逆袭考上了北大,在北大时就开始创业。从北大毕业后到台北清华大学待了三个月就申请了美国的宾尼法尼亚大学,归国后成为马云湖畔大学一期唯一的九零后学员。从事互联网行业,是喜马拉雅APP《财富自由革命之路》的主讲人、“陪我”APP的创办人。

《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很大一部分是讲作者的创业历程,我(Wionna)作为一名女准大学生,并没有创业的打算,但书中的一些观点,真的拓宽了我看问题的视野、想问题的深度,有一些观点还打破甚至是颠覆了我固有的想法的,但我觉得是对的。当然,有些观点我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会一一写出。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关于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很新鲜,“父母和子女本就是独立的个体,只是恰好有了血缘的连接。茫茫人海中,能够有这样的亲密关系,双方都应该视彼此为最佳礼物。保持合适的距离,用沟通代替控制,以原则取代要挟,这礼物才不会沦为独占式的‘赃物’,才能体现他应有的价值。”

看到这个观点之前,我从来不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独立的关系的存在,因为一旦成立,不就连血缘关系也断了吗?但现在再想想,似乎又有那么一点道理,如果没有独立之存在,孩子只能像一个挂线的木偶,任由父母摆布了。因此我们要实现自我的独立,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这里说的自我独立,不只是物质上的独立,还应该有精神上的独立。物质上的独立,便是实现了财富自由。所谓的财富自由就是不需要为金钱做出价值观的妥协。妥协的种类包括付出时间、金钱、注意力、情感和尊严。就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来说,实现财务自由可以保证你因为财务独立而不受到父母的控制。可以是:出了社会,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以后,就不应该再拿父母的钱,实现自我的财富独立。

当你实现了自我财富的独立,你才有机会摆脱他们以财产为借口的各种对你的恋爱、婚姻、生育、工作等一系列的干涉,因为你不需要他们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你可以靠自己。尽管在这之后父母还可以就你不服从他们的要求生活从道义上对你进行谴责,但是无论他们如何谴责,实际上是拿你没有任何办法的。他们对你的约束力,就像联合国对美国的约束力一样,实际上等于零。在精神上,如果你有了物质上的自由,就有了一个好的起点。你能更加大胆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和外面优秀的人的接触后,无形地完善自我意识、自己的思想。

但是不是可以以此为借口,在父母老年之时对他们不管不问呢?
当然不是的。
于是,我想补充一些我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当我们实现了自我独立,在为此感到“轻松快乐之时”,也不能忘记尽孝。自古以孝为先,哪怕是在古代那个科技十分不发达、战乱十分频繁的时代,那些赫赫有名的官员,在父母离世之时,照样辞官归家。所谓“忠则《陈情表》,孝则《陈情表》,《陈情表》之所以让人赞美,流传至今,自有其道理所在。作者李密在祖母古稀之年,在当朝皇帝多次劝他去做官的时候,依然写下这篇表文,表明自己要尽孝的决心。
所以,哪怕是对曾经“控制”过自己的父母,我们也应当尽孝,理解他们的付出和不易,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只要他们在你身上倾注了足够的爱,只要他们让你觉得他们有全心全意地养育过了你,那些错,其实都可以被原谅。父母们总会害怕自己躺在病床上身边却无一人的时刻,那么,在他们最虚弱的时刻,作为孩子的我们,请一定不要缺席,要尽自己所能,陪好他们这最后一程,这是作为儿女最深的情谊和最大的本分。这个世界任何人可以嫌弃你的父母,尽管此时或许已经实现自我独立的你,没有资格!

另一个我觉得很新鲜、正确的观点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不存在兜底关系,不能因为我是他的母亲而去掌控他,对我来说,抚养他是我的义务,因为他并没有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是我强行把他带到这多灾多难的人世间,所以我必须扶养她长大成人。但注意的是,我不会以抚养他成人为由要挟他,甚至去控制他的人生。因为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是我,他是他,我抚养他是我的义务,但他并没有义务只能顺着我,只能任由我的摆布。”

看了这个观点,我想起书中经常提到的“自我独立”之说。先说说“自我独立”吧。自我独立不只是物质上的独立,还应该有精神上的独立。
物质上的独立,可以使:出了社会,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以后,就不应该再拿父母的钱,实现自我的财富独立。当你实现了自我财富的独立,你才有机会摆脱他们以财产为借口的各种对你的恋爱、婚姻、生育、工作等一系列的干涉,因为你不需要他们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你可以靠自己。尽管在这之后父母还可以就你不服从他们的要求生活从道义上对你进行谴责,但是无论他们如何谴责,实际上是拿你没有任何办法的。他们对你的约束力,就像联合国对美国的约束力一样,实际上等于零。

再回到刚刚说的兜底关系,我敢说,社会上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兜底”。何为“兜底”?就是无论一个人烂到什么程度,作为他的父母,照单全收。“啃老族”便是“兜底家庭”中的典型人物。在这种兜底关系中,每每由于父母给子女提供了兜底的暗示,但到最后无法兜底成功或者由于对方无法接受而带来的心理落差,便会酿成惨剧。

要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我认得最直接的解决方法的:不让自己与父母间存在兜底关系,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实现自我独立。只有实现了自我独立,才能不以牺牲父母的幸福和自由为代价。

以上是我对此书的一些观点较为浅显的理解。

[转]《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读后感,作者:Wionna